阿迪的话果然灵验,余周舟回去公司没几天,安吉拉就提出了市墟项目需要做一项额外的微生物学测试。由于测试项目比较冷门,技术难度高,要求下级执行方必须要既有技术又有资质。这样的执行方,必然是来自大学或者科研机构。
余周舟负责联络香港所有有潜力执行这个项目的机构。安吉拉指定必须联络科大司教授,其他的就由余周舟自己筛选。按照香港一般工程项目规定,合资格的投标方不能只有一间,所以司教授的团队也只是获得提名权,最终是否中标还是取决于标书评审结果。
通过市场调研,余周舟联系了港大和理大,以及一间叫品创中心的研发企业。手握多个科研基金的港大吕教授以沉默表达了对小型工程项目的不感兴趣,而其他两间机构则表现十分积极,余周舟成天都在接听这两间团队负责人的电话。
让余周舟惊讶的是,科大的反应与安吉拉的想象完全不同。安吉拉认为司教授是水务专家,这样的实验还不是手到拈来。然而余周舟造访科大与司教授会面时,她提出的几个技术问题都没有获得对方团队的满意答复。事实上,对方的项目主管许博士几乎不太关心项目执行方面的技术难度,余周舟每提出一个有关实验细节的问题,许博士的回答都是:“放心,我们肯定可以解决。”但解决方案只字不提,反而只对投入产出比算计了一次又一次。司教授毫无顾忌地说:“这个项目,说实话,我们就是想拿点儿钱补贴一下自己团队的科研。我们现在科研经费吃紧,你们UR这么好的机会送上来,我们正是十分需要的时候。”
“你们打算让我们做多久?需要我们多少人力?你们这个实验可不简单,不能让我们亏了!”许博士翻来覆去都是这些话,“我们这边实验室的人员都是一流的,全是博士和硕士,技术问题不用担心。你只要交给我们,我们马上就能派出实验经验丰富的博士生给你们做。”
“司教授,许博士,二位都是专家,这个实验需要多少投入您二位肯定清楚。你们只管按照需要把报价和方案发给我们,我们会公正评估的。”余周舟最后说。
与此同时,另外两间机构也先后来到UR公司和余周舟团队会谈。理大的团队是一名助理教授组建的,经验稍显不足,但对于经费的渴望也促使他们期望能得到这个机会。余周舟凭借自己多年在实验室的经验,判断这个团队拿不出很好的方案。事实也是如此,理大团队在与余周舟正面交锋过技术难题后,最终放弃了竞标。
品创中心的团队表现非常积极,之前给余周舟打电话的时候,对方主管杨博士就非常详尽地介绍了自己公司的科研优势。余周舟调查了这间公司的实力和背景,发现品创中心确实是一间非常靠谱的机构,在微生物测试方面,品创中心不但有最实际的经验,而且也最早提出了可行的实验方案和报价。
最终,科大和品创中心两间机构的报价和方案提交上来,谁强谁弱已经一目了然了。
余周舟把两套方案拿过去和安吉拉讨论,正好超哥也在安吉拉的办公室,三个人就坐在一起商议。
“安吉拉,具体的情况前几天都给你提过了,这是最终的报价。目前来看,科大的报价是最贵的,按照我们一般筛选的原则,科大可能无法中标。”余周舟给安吉拉说明情况。
“除去报价,科大的方案如何呢?和另外一间相比,科大的方案会不会更专业一点。”安吉拉问。
“具体实验方案上面,品创中心更胜一筹,我看了一下,品创中心的方案考虑的细节十分周到,几乎没有技术性疏漏,他们公司的背景也不错,是一个专做高新技术研发的企业,科研资历雄厚。按照他们提出的方案走,项目正式开始之后应该不需要做什么大的修改就可以马上开始测试。其实科大的实验室也不错,他们过去曾经做过类似的实验,我看过当时的实验报告,流程还算可以。但后来我和他们团队讨论时发现,这个实验里他们加入了好几个参数的假设值,这些假设值的来源他们暂时无法给出证据,所以,对于科大方案的可靠性,我持怀疑态度。”余周舟坦白说。
“你和科大团队讨论过技术细节吗?”安吉拉盯着余周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