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棋盘式的街市,浏览一幢幢变化极为细微的民居、店铺,柳家兄妹、舒展鸿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顿时失了方向感,无不迷惑的望向卓轩。

卓轩别过头去。别问我,哥们也是乡下人!

娘的,另一个时代哥们可是进过人口达千万之众的省城的,虽然那时差点迷了路,但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还坐过价值数十亿的超级豪车——动车,怎么就被这个小小的古代城池给整迷糊了呢?

对了,天上的日影不会骗人!

卓轩扭过头来,观日定向,指指北方,“顺着街道往那边走。”

嘿嘿,无需GPS,不靠北斗,哥们就能精确定位,柳元、舒展鸿两货,你们是不是觉得哥们很像一个神奇的传说呀?

走出两里多远,就见街面越来越冷清,眼前的民居残破不堪,除了路边一处木棚里晃动着四个人影外,再也见不到别的人。

“有人施粥喽!”

突然,无数衣衫褴褛的难民捧着碗,从破旧的房子里涌将出来,朝木棚那边奔去。

卓轩四人被人潮一挤,居然排在了最前头。

“碗呢!”

四个大得不像话的木桶一溜儿摆在那里,里面装满了粥食,显然是被人从别处运来的。掌勺的中年汉子用铁勺敲敲木桶,有些不耐烦的望向卓轩四人。

“哦,稍等。”

四人取了陶碗,打上粥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享用到了入城后的第一顿膳食。

饭后到处问,到处找。

这些难民全是紧邻大同城的郊外乡民,去年秋天赶在鞑贼兵临城下前,及时逃入城中,因家园被毁,且仍有小股鞑贼不时在大同附近出没,所以至今都未返乡复业。

没有见到任何一个东山村村民,也不见季先生、秦夫人那拨人的踪影。

询问几次后他们确认,除大同近郊的乡民外,去年入秋后至今,并无任何一个外地难民前来此处避难。

与家人团聚的希望落空了,柳絮黯然垂泪,柳元、舒展鸿也红了眼睛,搞得卓轩的鼻子跟着一阵阵泛酸。

“东山村四周地形复杂,像迷宫一样,乡民们一旦隐匿下来,鞑贼就很难找到他们,咱们的家人不会有事的!等天气变暖和一些,我设法带你们去一趟东山村。”

舒展鸿、柳家兄妹的情绪相继平复下来,齐齐望着卓轩点点头,大家也只能如此了。

听难民们说,除樵采须自己想办法外,食物有官府供给,生计不成问题,所以,舒展鸿觉得呆在难民营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卓轩不这么想,若非觉得不远处三名老者的谈话听起来有些意思,他早就领着同伴去了别处。

那三人显然是居乡士绅或儒士,聚在一处饮酒发牢骚,自言去年秋天家产毁尽,一夜返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