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对着宽宽的水泥马路,马路两旁都种满了鲜花,各种颜色都有。一到夏天和秋天的时候各种颜色的花儿就开了,非常的美。所以窗前就是一片小花海,浪漫而又美好。黑龙江这个地方特别的寒冷,夏天也很少有毒辣的日头,家家户户都是睡炕。炕是砖头和水泥堆得台子,里面有通道,秋天和冬天都要添柴火把炕烧热,供人们休息。

小芳的家里是这样的,炕的一面墙上就是一整块大玻璃窗,相当于一面墙都是窗户。晚上的时候坐在炕上,从窗户里面往外看,马路两旁的路灯非常亮堂,如月光般皎洁。马路拐角处还有个黄色棚子的电话亭,那个时候在打电话除了去电话亭,就是用大哥大,大哥大太贵了,小芳和云洲买不起。所以他们都是去路口拐角的电话亭给老家打电话。云洲办了一张电话卡,每次充值十块,一年也就打那么几次,长途加漫游,太贵了。小院儿的房东很好,隔壁邻居也很好,隔壁邻居也是一位老太太,一个人在家。老太太的儿子叫王云飞,出去当兵了,每次小芳去她家里一进门就看到客厅桌子上恭恭敬敬的摆着军帽。老太太一个人在家,经常很落寞,小芳开朗,爱和老太太唠嗑。老太太有女儿,嫁的远,外甥好几个月来一回,所以老太太喜欢亚田的很。隔三差五的端着水果或者美食敲小芳家的窗户,有的时候还有炸酱啦,衣服啦,都往小芳家里送。老太太家的一些亲戚比较宽裕,很多衣服都比较新但是不要了,老太太觉得扔了也可惜,就都给小芳。

亚田一周岁的时候,小芳和云洲带着孩子去照相馆拍了照片,背景是一片高楼林立的幕布。小芳抱着亚田,云洲双手扶着亚田肥嘟嘟的腿,亚田吃的可胖了,穿了一个喜庆的红色背心儿,额头中间还点了个小红点。亚田剃了个小光头,看着像个男娃娃,哪里像是小女孩儿。小芳听人家说小孩子的头发剪的越多,长的越快,亚田先天头发就黄而且卷,小芳闲着没事儿就给闺女剃头。

过了两天,照片洗刷出来了,云洲去照相馆把照片拿了回来。去邮局寄回老家,分成两份装在两个信封里,放在一个包裹里,让孩子的奶奶给小芳的娘家也送去一份,反正离得近。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过了两年,小芳的二弟也来黑龙江了,三弟也来了,二弟带着媳妇儿和孩子一起来的。二弟叫其才,其才的孩子比亚田大一岁,其才结婚比小芳早,所以孩子也大些。其才的儿子阿梁特别调皮,坏习惯也很多,在老家的时候就爱打架和惹祸,别看阿龙才四岁,没少挨打。其才家里不是很富裕,又非常爱面子,不愿意在老家种地,想在外地混出个名头再衣锦还乡。其才来到了黑龙江,姐姐小芳在这,可以投靠,一家三口就先在小芳家住下了。其才本打算和老婆孩子在姐姐家旁边租个房子稳定下来,但是发现生活开销再加上房租根本承受不了,姐姐家里也没有足够的钱可以帮他。其才想了想,还是先和媳妇进工厂去打一年工,挣点钱够来年租房子和生活,把阿梁暂时放在姐姐家里,让姐姐小芳帮忙照顾。

小芳她想了想,每天要照顾两个孩,家里就云洲个人挣钱,云洲的工资还是那么多,开销变大了,经济压力也很大。小芳就想自己也可以找个兼职的工作赚点小钱,恰好窗户马路对面新开了一家饭店,名字叫周老大饭店。小芳就去前台问老板,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很面善。老板看到小芳进来,就问:“你好,请问想吃点什么?”小芳回答说“我来问问,你们饭店招不招兼职工呢,类似洗碗工和传菜员,每天工作半天的。”饭店的老板如实回答说:“我们不招兼职工的,因为我们每天营业到凌晨,只招全职的。”小芳并没有灰心,像这种大饭店确实很少招兼职工。小芳礼貌的回答:“好,谢谢。”老板看小芳年纪轻轻,外地口音,应该是家里有孩子要照顾,才出来找兼职。生活都不容易,更何况又背井离乡。老板想起来,正巧饭店每天需要煮玉米,但是锅不够而且又麻烦。“小姑娘,先别走,我这儿有个差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做?”小芳还没出门口,听老板这样说,感到很开心,看来是有机会的。“您说说是什么差事儿?”老板礼貌的请小芳在餐桌前坐下,倒了杯水。“我们饭店里每天需要煮好的玉米,客人都爱吃这个,但是吧,煮玉米时间长还得占个大锅,比较麻烦。如果你愿意每天煮好玉米给我们送来,我就买你的,跟外边的玉米一样的价格给你。”小芳很高兴,这个差事不错,既能省时间,还不辛苦。“行,我回去跟家里商量商量,如果能确定,下午来跟你打个招呼。”老板说好。

小芳回家后呢,就赶紧联系一个朋友。前些天云洲给她买了一个滴滴机,这是可以接受短信和发送呼叫信号的寻呼机。小芳就用滴滴机给一个朋友发送信号,那个朋友是老乡,就在隔壁村,这个老乡以前给她家送过玉米。寻呼机接通了,小芳问老乡可以从哪里进玉米货。老乡就告诉小芳进货的具体地点。小芳把门锁上,想去邻居家借个自行车去,用自行车驮点玉米回来。小芳走到房东身边,老太太在院子里晒太阳,今天的阳光确实很暖和。“大娘啊,咱们院子里那口大锅一直没用过,我想每天用一下那口锅,您看行不行?”老太太就问了:“你用那锅干嘛呀?”小芳说:“我想用它煮玉米,可以拿来卖钱。”老太太觉得没关系,那两口大锅好多年没用过了,放着也是放着。“可以,用吧。”老太太也没叮嘱什么,小芳是个实在人,不会把锅用坏的。老太太知道小芳不容易,一个人在家里带着自己的孩子,还有自己的外甥,也挺辛苦的,自己能帮多少帮多少。

二弟走时没有留钱,也没有给自己寄过钱,但是小芳能理解,二弟是暂时的不宽裕。而且二弟的儿子也是自己的亲外甥,自己往里面搭钱也没关系。小芳借了个自行车就去拉玉米去了,幸好批发玉米的地方距离家不远,骑自行车也就需要十几分钟。好在路途平摊,自行车也不抖,回来的时候也挺顺遂。那个时候没有类似于公交车和的士这两种交通工具,家家户户最多一个自行车,私家车也很少。也没有办法。路上有接学生来回的的电动小三轮儿,小芳也不认识人家,也不好意思去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